第(3/3)页 到了那个时候,只怕并不是说他们不想就不想的。” “咋?还有人会逼着他们这样做不成?” 韩成点头:“确实如此。” 朱元璋一愣:“老三老四不会这样废物的,会让麾下的人逼着他们做事。” 韩成摇了摇头道:“陛下,我说的并不是晋王燕王,或者是他们的后代掌握不住权柄,会被手下之人架空,被人逼迫着前来攻打大明。” 不是这样? 那是那样? 朱元璋朱标父子二人,都被韩成说的话,给弄懵了。 有些不明白韩成到底在说什么。 韩成想了想道:“陛下,大哥,你们也对历史很了解,想来也是知道游牧的,和咱们之间的争斗吧?” 朱元璋,朱标二人都点了点头。 几乎是从有历史记载开始,这种争斗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先秦时期有犬戎等,秦朝有匈奴,始皇帝为了抵御匈奴,派蒙恬北筑长城,却匈奴七百余里,使得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大汉建立之后,一样需要面对胡人的威胁,刘邦都被困在了白登山。 后来汉武帝上位之后,开始死磕匈奴。 寇可往,吾亦可往! 涌现出了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冠军侯霍去病这等英雄! 使得匈奴人悲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发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最强音。 彻底奠定了一汉当五胡的地位! 一直到东汉,那些大小诸侯,还能将边上的胡人,按在地上摩擦。 司马氏,五胡乱华,隋唐时期有突厥。 宋朝时期,有辽金元…… 一直以来,汉人和胡人之间的争斗,就没有停止过。 “那陛下大哥知道,胡人为何会经常南下,前来攻打我们吗?” “这些蛮夷,不服王化!一个个野蛮的狠,总想抢我们! 我们华夏地大物博,好东西多!” 朱元璋率先开口。 韩成点了点头。 朱标道:“那些人生性野蛮,北面又冷,遭灾了,活不下去,所以要来我们这里抢吃的。” 韩成再次点头。 接下来,朱元璋,朱标二人,又各自说出来了不少的原因,韩成都表示他们说的对。 等到他们二人实在是想不出什么理由了,韩成道:“父皇和大哥说的那些都对,但是却没有说出根本的原因。” 没有说出根本的原因? 自己二人都已经说了这样多,可谓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了,结果竟然还没有说出真正的原因? 朱元璋朱标二人对视一眼,都显得有些懵逼。 “那……那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朱标开口望着韩成询问。 韩成道:“大哥,你让人弄一个大明的地图过来,我与你一说,你们就明白了。” 朱标立刻走出偏殿,前去吩咐人取舆图。 而在等待人将舆图送过来的过程里,朱元璋和朱标二人还在这里想韩成说的根本原因。 想到脑袋都快要裂开了,又尝试着给出了几个原因,但依旧是韩成所说的。 这让朱元璋朱标二人,显得有些苦恼。 但同时对于韩成所说的根本原因,也变得更为的好奇。 迫切的想要知道,韩成说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而韩成则在这个空闲里,将之前地上画出来的格子里面,摆放的大米都给重新装了起来 争取不浪费一粒。 这些米淘洗一下,还可以继续吃。 事实上,这个时代的大米,和后世不一样,后世吃的都是精米,非常干净。 这个时代的米,哪怕是皇家吃的,也难免会有一点小石子之类的东西。 吃的时候,本就需要好好的淘洗。 等到韩成将这些米都给装起来之后,地图也被人送了过来。 朱元璋朱标二人,亲自将其展开,摊在了桌面之上。 然后目光落在韩成身上,等待着韩成给他们解答谜底。 韩成在地图上看了一阵儿之后,拿起炭块,在上面从东北到西南画出来了一条弧形的线。 之所以用炭笔画,而不是用鹅毛笔,这是因为炭块画出来之后,不会影响地图的继续使用。 韩成所画的这条线,就是我国的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 这是高中地理必须学的东西。 这条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飒——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看到这条线了没有? 这条线,在我们后世被称之为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这就是胡汉之争的根本原因。” 韩成画好之后,仔细的看了一阵儿,确认自己画的大差不差之后,这才开始向早已经等的望眼欲穿朱元璋和朱标二人解释。 四百什么降水量线? 这是什么东西? 这东西咋就成为胡汉之争的根本原因了? 朱元璋朱标有些大眼瞪小眼。 韩成道:“我们这里,东面临着太平洋,南面的一些地方,则接受来自于印度洋的水汽输送。 一般越是靠近东南,雨水就越多。 一些可以截留水汽山脉附近,降水量更大。 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就是说在这条线的北面,每年的降水量少,低于四百毫米。 这条线属于半干旱地带,和半湿润地带的分界线。 也是森林和草地的分界线,亦是农耕地区,和游牧地区的分界线。 因为往北降水量不多,因此不适合种植,更适合放牧。 想对于农耕地区,游牧地区更容易遭受旱灾的影响,以及寒冬的影响。 抵御灾害的能力更差。 一旦遭灾,尤其是遭受大灾的时候,北方的游牧民族,就会在生存本能的驱使下,朝着南面移动,来侵占抢夺我们。 这是大环境,不是人能改变的。 陛下你今后真的将晋王,燕王封到那边去,受到这方面的影响,他们也只能是过游牧的生活。 今后遭了大灾,哪怕是他们再不情愿,再极力反对,那也没有用。 他们所建立的王国里的臣民,到了那时候,绝对不会听他们的。 肯定是要南下寻找活路。 这条线就是胡汉之争的根本原因,不会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听到了韩成的话之后,朱元璋朱标二人,这才变得恍然起来。 觉得韩成说的确实对。 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人都要活不下去了,那肯定是要造反的,肯定是要南下的。 那时候,就算是老三老四再不愿意也不成。 朱标恍然的同时,也觉得自己,应该将韩成说的这些都给记下来。 朱标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知识,所涉及的东西很多。 若是能够多了解的话,可以让自己等人,更好的去看这个世界,得到更好的东西。 今后,自己有时间了,或许可以好好的请教请教韩成,关于这方面的知识。 韩成总能从自己等人,根本想不到的新奇角度,来解决问题。 关键是还有理有据。 “所以说,这条线往北,绝对不能弄封地。 必须将北面的众多土地,牢牢的握在朝廷的手中,不然,今后绝对会坑了后世子孙!” 朱元璋将之牢牢记下。 随后,又有些担忧的望着韩成道:“往北这样多的地方,都不能封王,那剩下的,还够给大明藩王外封用吗?” 韩成闻言笑了笑,他觉得自己应该拿出地球仪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