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你小子,这是不仅把人家的祖坟刨了,还要挫骨扬灰!” 朱元璋吸了一口凉气,望着韩成说道。 纵然是他这样的人,在意识到韩成都要做一些什么,且做出来的事,将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后,都是忍不住的有些心惊。 这事情太大了! 产生的后果,也实在是太严重! 韩成摇头:“岳父大人,你别说的这么阴森恐怖好不好。 好好的哪里就刨祖坟了? 还挫骨扬灰? 看我人畜无害的,是那样的人吗?” 朱元璋却并没有因为韩成的话,而有任何的松懈。 “你都给咱出了这些主意了,你还是说不是刨人家祖坟,挫骨扬灰?” 韩成继续摇头:“岳父大人,这话可就有些不对了。 咱可不能凭空污人清白。 我才不是那样的人! 岳父大人莫非就没有发现,要是这些都能够顺利实施,大明的读书人只会变得更多。 读书人的专业水平也会变得更高,怎么就叫刨了祖坟? 哪有刨了祖坟之后,他们还更加兴旺的道理?” 听到韩成如此说,朱元璋倒是愣了一下。 顺着韩成的话这样一想,好像还真的就是这样。 这些措施若都能顺利的实施下去,过不了几年,大明读书人的数量,将会大大的增加。 科举选拔出来的官员,更加好用,更有能力。 这确确实实,是朝着好的方面发展。 刨祖坟的话,的确没有这样的效果。 可……这事情不对啊! 韩成所做的这些,确确实实是在刨读书人的祖坟! 每一个政策,下手都异常的稳准狠! 可为啥这样做了之后,反而会让读书人变得更多? 边上的马皇后没有说话,神情同样是有些疑惑。 她也觉得这两件事情很矛盾。 但一时之间,又说不出到底哪里不对劲儿。 如此过了一阵儿,朱元璋开口道: “咱想起来哪里不对劲了! 韩成,你说的读书人,和咱说的读书人不是一样的。 之后培养出来的那些学习算数,以及其与学问的人,那也叫读书人吗?” 韩成点头,理所当然道:“这肯定是读书人! 他们读的是不是书?通过读书是不是获得了相应的学问? 而且还是对社会有用的学问。 那不就是读书人? 谁说必须要学习孔孟之道,学四书五经的才叫读书人?” 这…… 朱元璋闻言,多少有些发愣。 因为韩成所说的这话,和他的常识,有着极大的不同。 毕竟从他所接触的所有事情上来看,说起读书人的时候,都会不自觉的浮现知乎者也的读书人形象。 一向都是只有孔孟门徒,才叫做读书人。 此时突然听到韩成的这个论调,让他为之新鲜的同时,也觉得很不习惯。 韩成笑道:“岳父大人,格局放开一点,咱再往前面多看一看。 不要只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要往更之前看。 看到春秋战国时期。 从那里来看,传世经典可不仅仅只有儒家经典。 墨家以及法家这些,都是很精彩的。 那个时代百家争鸣,所有学习学问的人,都可以被称之为读书人。 我觉得那才是正常的一种情况。 各种学问蓬勃发展,只要对社会有用,都有存在的道理。 不能说,只有学习儒家学说的人,才能称之为读书人。 这太霸道了! 其余的书也是书,其余的学问也是学问。 既然都是读书做学问,那都可以称之为读书人。 儒家一家独大太久了,这不是一件好事。 很容易就会不思进取,原地踏步,甚至于在不少地方还会陷入误区,陷入僵化。 正如儒家自己所说的,这叫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自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一家独大,没有了对手。 长时间下来之后,许许多多的儒家门人都懈怠了。 只想稳固住他们诸多先贤所打下来的江山,从而依靠着这些,保住他们超然的地位。 至于其余的,则要淡化的太多。 他们生活的太安逸了,远没有春秋战国之时的飞速发展,和锐意进取。 一代代的发展下来,思想是越来越禁锢。 西汉时期,公羊之儒,还是非常积极进取的。 那时候的儒家,是真的有着超强的战斗力。 腰间挎着剑,嘴里说经义,辩论道理。 只靠嘴分不出胜负,就拔剑而起,血溅五步! 那叫一个武德充沛。 不仅仅对内如此,对外更是刚猛无比! 十世之仇犹可报!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所以这大汉有着大汉的雄风。 但随着发展,勇猛刚进的公羊之儒,慢慢的被抛弃。 被更为温和的谷梁以及其余之儒所取代。 一步步的发展下来,各种的繁文缛节是越来越多。 孔夫子当初带领门人弟子,在混乱的春秋时期,挎剑周游列国讲学的那种进取,是越来越少。 禁锢越来越多。 对人的压制也越来越多。 对内强势无比,对外则手段温和,缺少血性。 就比如大宋的那些文官们,若是西汉时期的那些公羊儒生,怎么可能会如此之憋屈? 早就一个个呼喊着十世之仇犹可,一个个持着剑,前仆后继的冲上去了。 独汉以强亡。 汉强大的,不仅仅是军队。 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学,也同样强势。 哪怕东汉之时,占据主导地位的,已经不是刚烈无比的公羊之儒。 但整体上,儒学还是很有血性,很强势的。 可是随着一步步的发展,最终却变成了什么? 儒家长时间一家独大的发展下去,是不好的。 这已经是被历史证明了的。 所以,岳父大人的大明,需要百家争鸣。 需要让更多的东西出来,蓬勃发展,冲击儒家的地位,让他们感到有危机感。 促进他们内部的自我革新和发展。 同时,这也为岳父大人的大明的飞速发展,而做准备。 岳父大人的大明想要蓬勃发展下去,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冲破现有的思想牢笼。 打破儒家发展到如今,在思想上的禁锢。 才能更好的促进,各种对大明有利的,新事物的发展。 从这方面来看,岳父大人说我要刨祖坟什么的,倒也有一定的道理。 但我觉得,用一鲸落万物生来形容,更加的合适一些。 不过仔细的思索,这样说也有些不太准确。 因为通过这些办法之后,并不是说儒家就不在了。 依然在,不过在它存在的同时,也允许其余的学问进行传播。 不能够再将其余的各种学问,都给归结到旁门左道,奇技淫巧之中。 这真的不对。 人只靠思想,忽略其他方面,绝对要吃大亏。 他们认知里的那些旁门左道,奇技淫巧,作用大着呢! 只要能够不断的发展下去,深入研究,将会令世界大变样。 让大明的国力飞速增强。 当各种基础打好之后,到后来,将会有一个井喷式的发展。 未来所发生的,令岳父大人为之震动不已,简直如同翻天覆地一般的变化。 绝大部分,都是他们口中所谓的旁门左道,奇技淫巧所带来的……” 听到韩成如此说,朱元璋想想韩成言语之中,所描述出来的,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种种神奇之处。 忍不住的心向往之。 “既然这是一条非常正确的道路,那么……就这样走下去吧! 明知正确的道路而不走,不是咱的性格!” 如此说着的时候,他忍不住的将一只手,握成了拳头。 看得出来,朱元璋在这上面决心很大。 也是真的想这样走下去。 马皇后显得有些担忧的望着朱元璋道:“只是……重八,这样做的话,反弹的力度也太大了吧? 肯定会有很多人拼死反抗。 难度太大了!” 朱元璋闻言笑着摇摇头道:“妹子,这些人你动一点他们会叫,动的多了,他们同样会在那里唧唧歪歪的叫个不停。 既如此,那何不大开大合的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