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道衍大师,你可愿随本王前去域外征战,闯荡出一番事业来?” 朱棣身体挺的笔直,转首望着道衍,发出了自己的邀请。 道衍大师的能力如何,朱棣很清楚。 在日常的相处之中,通过各种事情,他都见识了道衍大师的能力。 道衍大师,和那种江湖骗子有着本质的区别。 虽然是出家人,但从不空谈,是真的有本事在身。 不论政事,还是其余的各种事情,他都有所涉猎。 一旦出手,往往也能拿出很好的办法,解决问题。 尤其是听了不久之前,他和二妹夫之间的这一番对话后,朱棣对于道衍大师的能力,又有了一个更为清楚的认识。 前去域外,抛开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尽情大展拳脚,对于朱棣而言,有着致命的诱惑。 但朱棣虽然自傲却也知道,只凭他一人到域外是不成的。 他还需要带上一些人,随着他一起努力才可以。 那么道衍大师,便是最好的人选。 这点毋庸置疑。 道衍和尚闻言,并没有直接回答朱棣的邀请,站在那里看了一会儿韩成后,庞大的身躯,显得有一些颓然。 他叹口气道:“韩居士这一手藩王外封,只要执行下去,便能破开困局。 大明今后不会再有藩王作乱。 至少和尚活着的时候不会有。 贫僧虽然自负,却也不可能在天下稳定之时让人造反,也不可能主动去挑起内乱。 大明之内,已无和尚施展才华,一展胸中抱负的土壤。 此种情况下,和尚还能有什么选择? 只能随着殿下一起,到外面去闯一闯了。” 听了道衍的回答,再看看他那显得有些垂头丧气的模样。 朱棣哈哈一笑,伸手握住了道衍的手道:“大师,不必如此,域外一样精彩。 有足够的地方让大师施展才华。 大师的这一身本事,绝对不会被埋没。 二妹夫说的对,在大明这片已经被无数前人,开垦出来的良田上面做事,不算本事。 来到荒芜之地,打下一片疆域,去传播我华夏之文明,方显英雄本色! 那才是真正的本事!” 听着朱棣这神采飞扬,很有蛊惑性的话,道衍和尚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殿下你说的很对,贫僧也这样认为。” “那为什么大师你为何不笑?” 道衍和尚一把丢掉手中念珠:“我笑个锤子啊! 那些化外之地,哪里有什么像样的对手? 就算是随着殿下伱在域外,做出了一番非凡功业,那又能如何? 依旧让人提不起太大的兴致来,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姚广孝爆了粗口,朱棣不仅不觉得被冒犯,相反还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 “那道衍大师,就留在我大明好了。 有二妹夫在,道衍大师你肯定能得到一个很不错的对手。 你们二人之间的对决,注定精彩。” 道衍一听朱棣这话,一张脸变得更苦了。 “还是算了吧。 若是别人,我倒不介意和他多较量一下,分出个高低。 可是和韩居士过招,和尚我是真没有信心。 留在在大明不走,那是给韩居士过招吗? 分明就是被他单方面压着揍! 和尚我可没有那么傻! 若韩居士年纪比我大,我倒不介意继续留在大明等待机会。 熬也要把韩居士给熬走。 和尚我已经等了这么多年,不介意再多熬几年。 可是,韩居士看起来才二十岁的模样,关键是他还精通医学,诸多疑难杂症都能给治好。 和尚我已经三十好几,要往四十上数了。 继续熬下去,只能是韩居士把和尚我给送走。 况且如今皇孙又拜了韩居士为师,大明的前三代不会出现问题。 和尚我哪还有这么多的时间,继续耗下去? 纵然心有不甘,也只能在今后,随着殿下一起前去域外……” 道衍和尚越说,一张脸越苦。 简直就是一个大号的苦瓜。 “哈哈哈……” 听到道衍的话,朱棣忍不住再一次哈哈笑了起来。 虽然他也知道,这个时候笑出声来多少有些不好。 可是,看到一向放荡不羁的道衍大师这副样子,朱棣还是忍不住的,发出了一阵儿杠铃一般的笑声。 道衍和尚闻言,颇为幽怨的看了朱棣一眼。 朱棣见此连忙收住笑声,一张脸紧绷,让自己不要笑出声来。 只是,憋笑实在太辛苦了。 等到道衍和尚一扭头,朱棣又忍不住的笑出声来。 这个时候的朱棣,可谓说是心病尽去。 再不为前路而担忧。 二妹夫真的给他送来了一个超好的消息! 也给他找到了一条,最适合他的路! 若是别人,听了二妹夫所说的藩王外封的话,或许还要担忧父皇会不会如此做。 二妹夫能不能说服父皇,让他把藩王进行外封。 但这话是二妹夫说出来的,朱棣是丝毫都不担忧。 他太清楚二妹夫在自己父皇那里,拥有着什么样的地位,有多大的影响力了! 甚至于这个时候,二妹夫敢对自己说出藩王外封的事,只怕这个事儿,他已经是和父皇大哥他们说了,而父皇大哥他们也都同意了! 所以说,自己只管等着到域外去纵横天下,尽情施展自己的抱负就行。 再也不用畏手畏脚,担心这担心那了! 一想到这些,朱棣就激动的厉害。 只恨不得立刻就来到大明之外,给那些蛮夷们,送去属于他燕王的荣光!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变得平静下来,压制住那颗躁动的心! 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还不适合如此做。 如今的大明,还有一些麻烦没有解决完。 大明的医学院,还没有建立起来,医学还没有得到大步的发展。 他的妙云,以及他岳父大人身上的危机还没有解除。 这是他最大的牵绊。 朱棣想要自己的妙云,能够一直陪伴着自己走下去。 让妙云看着自己纵横天下,看着自己建立无上功勋。 当有一天,自己能够走到世界之巅时,回首便有妙云站在自己的身侧,陪自己去看,自己所打下来的万里江山! 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若是没了妙云,就算是把事情做得再好,疆域打的再大。 这份快乐都会锐减。 他做出这么多的事儿,最想做的,就是在自己妙云跟前,给她好好显摆显摆。 他不想韩成所说的那个历史重演! 之前,听了韩成对自己所讲述的,自己历史上的事迹后。 朱棣其实觉得,自己最大的遗憾,并不是五征漠北,终其一生也没将北元残部给彻底灭亡。 而是他的妙云早亡! 在他征伐漠北时,没了妙云在后方默默的注视。 带着大军纵横疆场,封狼居胥,凯旋归来,没有办法向妙云吹嘘自己在战场上的无敌风采。 韩成所讲述的那个结局,他不想重演! 他想要的是妙云能一直活下去! 至少要走在自己后面! 所以啊!今后自己需要想些办法,尽可能推动大明的水师大发展! 然后带着大明的水师,前去倭国,先把倭国给胖揍一顿,打的跪地臣服。 然后从那里,弄来大量的黄金白银,发展大明的医学。 只有把这事儿给解决了,自己才能彻底的放下心来,带着人到域外,尽情的施展手脚。 实现心中理想。 这一刻,朱棣对于自己今后要走的路,有了一个极为清楚的认知。 道衍和尚看看朱棣那意气风发,一副吃了喜鹊屎,完全憋不住笑的样子,有些不想搭理这家伙了。 果然,人和人的悲欢是不相通的! 道衍和尚原本让朱棣,把韩成给喊过来相见,有很多话想要问一问韩成。 可现在,被韩成降维打击了一番,把他最大的执念都给打破了。 又得出了韩成的是谪仙人这一事实之后,道衍和尚是一句话都不想多说。 顿觉人生索然无味。 像是进入到了圣贤时刻的得道高人一样。 和朱棣,可谓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剩下的话,他都不准备再问了。 问的再多,也没有意义。 大明的繁华与他无关。 知道的再多也是无益。 几人把话说开之后,朱棣是喜出望外。 连忙把门打开,出去招呼人,让他们要把饭菜弄的再丰盛一点儿。 而他,则跑到一个地方。 没过多久,就抱着一坛子酒,喜滋滋的跑了出过来。 “这坛酒,还是父皇为吴王时,我偷偷从父皇那里搬走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