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元璋听得是连点点头。 觉得自己的标儿,提到这些都很有见地。 真的开始实行,必然会有很不错的效果。 但很可惜,很多办法说到后来,都会因为一个钱字而被卡住。 要么是暂时不能实行,要么就算是能开始施行,规模也不会太大,无法大刀阔斧的进行。 这让朱元璋分外郁闷。 甚至于都想过去看看,韩成和陶成道他们鼓捣的红衣大炮,有没有弄好。 不过,虽然对朱标提出来的诸多办法很是认同,也觉得自己的标儿是真优秀。 尤其是随着韩成到来后,随着标儿认识的增加,眼界的开阔,对于很多事情都有了新的认知。 处理起事务来,也更加的成熟稳重。 可朱元璋还是觉得,仅仅是这些办法不够。 不是说朱标提出来的办法不好用,而是说这些办法综合施行起来,起到的效果,和他心中想要达到的效果,还是不小差距。 可具体该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朱元璋心里面也是没有头绪。 朱标商议了很久之后,朱元璋决定把这事儿,拿到朝堂上去说。 询问朝堂的众多臣子,该用什么办法,才能彻底平定西南。 消除隐患,让西南彻彻底底的成为大明的版图。 在听到朱元璋的问题之后,朝臣们显得挺意外。 继而很多人都跃跃欲试起来。 毕竟这个问题听起来还是很简单的。 只要稍微有点见识的人,都能想出至少三四个办法来。 很快便有人开口说了起来。 你说一个对策,我说一个办法。 不一会儿就提出来了五六个。 洪武朝上的朝堂,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热闹了。 朱元璋高坐龙椅之上,听着众人在这里说对策。 并不对他们说出来的对策,进行评价。 只是不时的点点头。 如此过了一阵后,朝堂上逐渐安静的下来。 因为基本上能说的对策,都已经说完了。 朱元璋望着众人道:“还有吗?” 朝堂上为之沉默。 等了一会儿后,才有之前一直不曾开口的人,心里面带着一些得意越众而出,对于朱元璋行李。 在众人的注目之下,说出他的办法来。 结果自以为绝妙的办法说出来后,朱元璋也只是反应平平。 如同之前其余人说对策时,一样的反应。 点了点头,然后接着问还有没有。 这种反应,让站出来说对策的人心里,多少有些不太好受。 觉得朱元璋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 却也不敢多言。 接下来又陆续有几人走出来,说出了他们的办法。 而朱元璋的反应还是那样,没有说认可,也没有说不行。 只是问还有没有。 如此过了一阵之后,朝堂之上彻底没音了。 朱元璋叹口气道:“恁诸位所说的办法,咱听起来有不少都挺不错。 用在西南那边,确实可以。 但在咱看来,想要彻底的解决西南那边的问题,仅靠着这些,还是有些不太够。 缺乏一种一击致命的那种办法。 恁诸位,接下来都好好的想想。 咱给你们三天的时间集思广益。 三天之后,再将所想的办法都给咱呈上来。 让咱过目。 今日所说的这些,便不必再多言。 咱需要的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哪个能想出来,咱必然会有赏。” 听到朱元璋的话后,众人纷纷应了下来,都把这个事儿放在了心里。 洪武朝武贵文轻。 他们文官们露脸的时候不多。 这次看起来是个难得的机会。 谁若是能想出不错的办法来,从今日陛下的反应来看,只怕能被青眼相加。 能被皇帝青眼相加,那接下来自然而然就是平步青云! 这是很多人,做梦都想要得到的机会。 退了朝之后,很多人便开始绞尽脑汁的去想。 而有的人则更加聪明,直接向一些有见识的人去请教去了。 都想在这个事情上拔得头筹! …… “父皇,你说他们能想出来好的办法吗?” 武英殿里,朱标望着朱元璋询问。 带着一些不太确认。 朱元璋道:“咱也不太清楚。 不过说不定也有意外之喜。 不是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吗? 让他们多想想,说不定就有一些意外的收获。” 朱标点了点头,表示对朱元璋话的认可。 随后又道:“父皇,要不……就这个事儿问问二妹夫?看看他有没有好的办法?” 万事不决问韩成。 朱标又一次把韩成给搬了出来。 朱元璋想了一下摇头:“再等等吧,韩成现在,正在那里弄红衣大炮。 这事更重要。 还是先别去打扰他。 那让他先抓紧时间,把红衣大炮给造出来,装到船上去。 咱现在是快要穷疯了。 看着海外都是金山银山,遍地的钱。 可它娘的,因为那些狗东西在外面盘踞,挡了咱的财路。 咱心里是真难受。 只恨不得立刻就将这些狗东西都给宰了! 听了朱元璋如此说,朱标便也暂时打消了,前去询问韩成的念头。 觉得自己父皇说的倒也对。 能够混到上早朝资格的官员,那都是有两把刷子的。 应天府城这里,又汇集了多少大明的有识之士? 这事儿让他们集思广益,说不定还真的能想出不错的办法。 如此想着,朱标倒是想起了诚意伯刘伯温。 如果诚意伯还在的话,这事儿问他,或许也能得到一个不错的答案。 可惜,他已经去世好多年了…… …… 兵杖局。 韩成和工匠们,正在这里忙碌着造红衣大炮。 万户陶成道,还有他的那些徒弟,也参与其中跟着忙碌。 虽然如此,可是心里面对于兴国侯所准备造的这什么红衣大炮,心里面多少是有些不太相信的。 不是说他们不相信兴国侯的能力。 实在是兴国侯所说的这红衣大炮实在太惊人,完全超乎了他们的想象。 不论是口径,还是长度,亦或者是兴国侯所说的那超强大的威力,以及超远的射击距离。 都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想象。 兴国侯所提出的这些设想,简直超出了他们对于火器的认知。 哪怕之前兴国侯通过飞天之事,证明了他的才能。 并且也折服了他们中了很多人。 可飞天是飞天,制作火炮归制作火炮。 他们这些人对飞天不太了解,对于火器,可都再熟悉不过。 很多都已经沉浸其中了一二十年。 尤其是陶成道,在这里面钻研的时间更长更久。 大明现在的不少火器,都是他改良,甚至于是发明出来的。 韩成自然能够知道,陶成道还有陶成道的这些徒弟们,是一个什么心情。 对这红衣大炮又是一个什么看法。 对此他倒不准备多解释了。 这种提前了一两百年,跨越时空的大炮,对于他们这些人而言,冲击力确实很大。 他们有这样的想法,倒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因为有了之前热气球飞天的事情在,陶成道还有陶成道的这些徒弟们,对于这制造着红衣大炮的事。 虽然有些疑问,觉得韩成这些办法不行。 却也没有人贸然开口,进行反对。 也没有哪个人,因为觉得这是异想天开,从而不参与其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