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就在崇祯准备再带点人,前去别的地方的时候,有人匆匆赶来,给他说了朱元璋喊他过去的事儿。 崇祯虽然有些遗憾,接下来自己不能够继续亲自带人进行抄家。 但对于太祖爷喊他过去的事,还是不敢有任何的耽搁。 连忙便把这任务,交给了朱樉,毛骧等人。 而他自己则带了一部分人,迅速的前去见朱元璋。 一路上龙行虎步,只觉得整个人都有种质的飞跃, 原来,亲自拎着刀子去砍人,诛杀这些道貌岸然,狼心狗肺之徒,竟然如此的舒爽畅快! …… “咱们能做什么行动?” 吴襄沉默了一阵之后,望着那显得着急的儿子吴三辅开了口。 “咱们这个时候,只能是以不变应万变,不能有什么举动。 咱们还是比较安全的,哪怕是崇祯皇帝真的是发了什么疯,大肆的抄家,也不会抄到咱们头上来。 你二哥还有你二哥所带的那众多关宁铁骑,那些就是咱们最为强有力的保障。 只要你二哥,还有关宁铁骑无事,你我父子二人,包括咱们的家眷,在这北平城里都是特别安全的。 就算是崇祯皇帝,真的发了疯,他也不会把这股子疯劲儿,撒到咱们身上。 唐通投降了。 他这个时候,只怕已经是带着兵马,随着李自成一起往北平城这边赶了。 京师这边的很多人又靠不住。 整个北直隶地区,最能打最精锐的兵马就是关宁铁骑,还有你二哥。 这是崇祯皇帝最大的指望。 他现在还指望着,你二哥能够带领关宁铁骑,快些来到北平这边进行驰援。 因此咱们不用慌。 刀子落不到咱们头上。 不要乱了阵脚。 这个时候,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最好的。” 吴襄在说出这话时,显得很有底气。 哪怕大如今崇祯都已经杀疯了,吴襄也是一点都不慌。 对于如今的局势,他还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的。 只要关宁铁骑还在,只要他二儿子还在。 那么他们这些人,谁都不敢动! 吴三辅终究还是有些年轻,经历的阵仗少,和他爹吴襄有很大的不同。 被这突然发生的剧烈变化,给弄的心神动荡,有些乱了阵脚。 此时听了他爹的这一番分析之后,才意识到自己确确实实有些过于慌乱了。 事情确实如同自己父皇所说的这般,虽然崇祯此时发了疯。 虽然自己家里面,也挺有钱的。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崇祯还真的不敢拿自己父子怎么样。 不过虽然如此,吴三辅还是命令他们吴家将近百十人的家丁,一个个都戒备起来。 防止在如今这兵荒马乱的时刻里,真的有什么不开眼的人来到这里,对他们不利。 毕竟这边可不仅仅只有他们父子,还有家里面的所有家眷。 包括自己二哥纳的美妾陈圆圆,也都在这里。 陈圆圆这等貌美的人,名气又大,在这种动荡的时刻里,最是容易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他这边必然要捍卫住才行。 “爹,那你说太祖高皇帝显灵这事儿,到底是不是真的?” 安排了这些事后,吴三辅又一次望着他爹吴襄询问。 吴襄闻言,转头望向自己小儿子,像是在想看一个傻蛋。 感受到自己爹那关爱傻子的目光,吴三辅面色讪讪。 觉得自己在这件事上,确实是问出了一个特别愚蠢的问题。 这事儿用脚趾头想想,也不可能是真的 死了两百多年的人,怎么突然间就显灵了? 大明都已经存在两百多年了,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太祖高皇帝显灵的事。 也没有相关的记载。 若太祖高皇帝真的能显灵,那最应该显令的就是,成祖皇帝发动靖难之役时。 那个时候距离,太祖高皇帝去世的时间还短,可以说是尸骨未寒。 且这事的刺激也特别大。 结果在那个时候,他都在那帝陵里面躺的好好的,没有丝毫的动作。 又怎么可能过了两百多年,在这个时候显灵? 两百多年的时间过去,只怕太祖高皇帝的尸骨都已经沤烂了! “当然不可能是太祖高皇帝显灵,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在我看来,事实的真相无非就是一个。 那就是如今局面太过于混乱,而这些朝臣们也太过于一毛不拔,情况太过于危机。 咱们的陛下,实在是被逼的没办法了。 只能对外宣称是太祖高皇帝显灵。 能够更为名正言的多弄一些钱。 借助太祖高皇帝之名来,尽可能多的安定人心,稳住局面……” “可是,爹……您有没有觉得这等行为,很不像当今陛下的举动吗? 陛下可不是这么果决的人。 他若真的做事这样果决,做事不讲究条条框框。 有这等智慧和手腕,大明还到不了如今这一步。 现在怎么感觉,像是换了个人一样?” 吴三辅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这上面,吴襄也同样觉得有些意外。 因为这一次崇祯所表现出来的,和他平日里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完全不同。 吴襄想了一下开口道:“这确实有些不太一般。 不过仔细想想,倒也没有什么太过于让人觉得意外的。 此时情况危急,俨然已经到了大明的危急存亡之秋。 俗话说兔子急了会咬人,猪被逼到了墙角也会拼命。 咱陛下不是兔子更不是猪,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还是皇帝。 那在这等危机情况之下,做出一些比较过于的反常举动,倒也在情理之中……” 听了自己爹的这一番分析,吴三辅心里面也不慌了,不少疑惑也随之解开。 “爹,你说如果……我是说如果,这要是真的是太祖高皇帝显灵,面对这等情况,他能不能力挽狂澜,鼎定乾坤?” 吴三辅忽然想到这事儿,望着吴襄询问。 吴襄想了一会儿,摇了摇头道: “现在这种情况,基本上无解了,局面烂透了。 若是只有李自成倒还好说,关键是除了李自成外,还有关外的鞑子。 那可是比李自成还要难缠的存在。 如今这种局面,对于大明而言,根本没有生路。 唯一的生路,就是放弃北平城赶紧南迁,前去留都南京。 把北方的大片地方留下来,让李自成还有鞑子两方去争,去撕咬。 让他们去狗咬狗。 大明趁此机会,离开这片烂透的地方,获得喘息之机。 整顿力量,今后进行北伐。 就算是北伐不成,有着长江天险在,大明又一下子把这么多,堪称累赘的地方都给丢了。 等于是轻装上阵。 今后最差也能如同宋朝那般,拥有半壁江山……” 说完,吴襄叹了口气。 “皇帝太过于硬气,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提南迁的事儿。 今日又在这里大肆抄家,斩杀朝臣弄银子。 一看根本就不想离去,只想在这里硬拼。 可是,硬拼也要考虑实际情况啊! 留在北平城这边,在这种局面下,只能是死路一条。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太祖高皇帝真的显灵了,太祖高皇帝也一样没有办法破局……” 如今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舍弃北平城赶快逃走南迁。 赶在李自成兵马到来,围城之前把这里给丢掉。 但可惜,这样一个好的办法,他想也只能在心里面想一想,不敢真的说出来。 不仅是他不敢,这朝中的这么多人,都不敢说。 不管是谁开了口,就是一口天大的黑锅,扣在了头上。 今后那必然会成为千古罪人。 得不了善终。 会被崇祯这个当皇帝的给弄死。 既然这样,大家都一起熬着吧…… 吴三辅听了自己爹的这番话,忍不住叹了口气。 情况竟然已经坏到了这种程度!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