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白夏家大业大,税也多。 光是粮税,就是六万斤,算成银两,就是600两。 余大海向白夏禀报,布庄和粮铺的商税也涨了,最近布坊来上工的人越来越多了,都想多织一些布换银子,好交人丁税。 “加大粮食的销售力度,这会儿大家肯定会疯抢粮食” 整个徐州都有一种风雨欲来的紧张感。 白夏刚回来几天,便接到了这样的消息。 百姓手里无粮,必会生乱。 官府大肆收粮,显见的徐州要乱了,说不定真如李修缘说的那样,徐州刺史打算拿冀州当投名状,好投靠梁王。 不过白夏更倾向于徐州刺史有自己的野心。 一旦真的让他拿下了冀州,只怕他也不会甘于做梁王的附庸。 时间过得飞快。 前几天官府才来了人通知今年的收税标准,今日便带着家活什上门,挨家挨户的上门收税,那一车一车的粮食拉走,一箱一箱的银子叮当作响,都是大家的血汗钱。 眼看着官府拉走,却都无能为力。 最为壮观的还是白夏这边。 这三年她虽然没有换住处,却往后扩了很多,建了仓库。 足足六万斤的粮食,官府来拉了好几趟。 兴许是看到白夏这边拉出来的粮食,豆儿村的村民们竟然觉得连心都没有那么疼了,反而打量着白夏的脸色。 大概这就是只要有人比我惨,我就没有那么惨了的心理作崇吧! 官府来得快,走得也快。 称粮也不用称,直接使箩筐装,筐画好了线,一筐就是一百斤,速度快得很。 走了豆儿村,又去其他村子。 豆儿村这几年富起来了,虽然大家肉疼,但是只要过回之前的那种日子,也能活下去。 其他的村子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哭喊声,咒骂声。 哪怕离得远,白夏也总觉得耳边有百姓的凄吼。 “他们收到哪里了?”白夏问。 早在官府收粮开始,白夏就派了人盯着,由余大海全权负责。 “青阳县下辖的村子再有两天就能收完” “查到他们把粮食送到哪里去了吗?” “看方向,应该是徐州官仓” “差不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