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天下之大,莫非王土,一亩土地征收十石米又有何问题?前线战士为其冲锋陷阵,若是因缺少粮食而战败,这便是因小失大了!” 江怜嘴角依旧是淡淡的弧度,这郑文泽在这里面吃了多少她不知道,但无数百姓因为这高额的税收吃不上饭是真。 “高额税收会直接导致田地荒芜,再无人愿意耕种,这才是因小失大!” 靳年突然开口,江怜的视线和他对上,两人相视一笑。 “臣知错!是臣愚昧!” 郑文泽对着靳年行了一礼,依旧垂着眼。 江怜心里觉得这郑文泽果然和董巡不同,沉着冷静,不愧能稳稳坐在户部这个油水最大的位置这么久! 江怜也不继续与他争辩,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 并且就算她现在找到郑文泽的错处,现在各处无人,短时间内找不到人来接替他的位置更为不妙。 郑文泽终于抬起头来,江怜与他视线交汇,对他浅浅一笑便走到工部尚书面前。 “工部尚书,萧文柏,掌管各项工程、水利、交通。” 萧文柏此人看上去就是古代典型的理工男,板着一张脸看上去有些严肃,听到江怜听到他,才点了点头。 “江姑娘对我工部有何高见?” “萧尚书倒是无甚过错,但却甚少从实际出发,兴修水利交通,皆是从工部出发,但实际受用人是百姓!” “长泾作为官道,却因地势问题,甚少有人经过,一直荒废!” 萧文柏一听到江怜提起这,蹙了蹙眉。 “江姑娘不了解我工部,这样说倒也正常!长泾和宜兰是距离最短且最为平缓的道路,若是其他地方,更多是高山,难以逾越!长泾处于众山之间,较为平缓,乃是最佳!” 江怜点点头:“萧尚书所言极是,但若是山体平缓增加的消耗与渡过危险的山谷来说,萧尚书认为百姓会选哪一个?” 萧文柏皱着眉,像是在对江怜这个问题反思。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