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刘斌推了推眼镜,难得地开起玩笑: "现在找你签名的人是不是要排长队了?" 苏寒笑着摇头: "我还是我,一个普通的军人。这份荣誉属于大家。" 简单的寒暄后,生活很快回归正轨。 课堂、训练场、图书馆,苏寒的身影依旧出现在每一个他该在的地方。 不同的是,现在走在校园里,总会遇到敬佩的目光和善意的问候。 而陈教授的办公室再次成为了临时的“参谋部”。 桌上铺满了关于西点军校的组织架构、课程设置、最新研究动态以及鹰酱军事思想演变的资料。 “西点的教学核心,始终围绕着‘职责、荣誉、国家’这三大支柱。” 陈教授指点着资料,“他们的军官培养体系,强调领导力、学术能力和军事技能的均衡发展。你要重点观察的,是他们如何将最新的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网络战、无人系统融入传统的战术指挥教学。” 赵建国副司令也抽空前来,他的叮嘱更为直接:“小子,别被他们那些光鲜的设备和理论唬住。装备是重要,但决定战争胜负的,永远是人。” “你要看的,是他们学员和教官的‘精气神’,是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模式。” “特别是,留意他们在模拟对抗中,面对非对称威胁和复杂电磁环境时的应变能力。这些,都是我们未来‘蓝军’需要重点研究和模仿的。” 苏寒凝神静听,将每一个要点刻入脑中。 他深知,这次西点之行,绝非简单的学术交流,而是一场深入“虎穴”的侦察,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打造未来磨砺全军的“磨刀石”。 除了理论准备,必要的“硬件”也不能落下。 在征得组织同意后,苏寒前往军区某特种装备库,领取了一些用于个人研究和防身的非致命性装备,以及经过特殊加密的通讯和记录设备。 一切都在低调而高效中进行。 第二天,清晨。 没有欢送的人群,没有媒体的长枪短炮。 一辆挂着军牌的普通黑色轿车,悄然停在苏寒的宿舍楼下。 他此行高度保密,行程仅限于少数高层和相关部门知晓。 苏寒的行李极其精简:一个行军背囊,里面是几套换洗衣物、个人物品、必要的书籍资料以及那些经过严密伪装的特殊装备。 他依旧穿着那身笔挺的春秋常服,肩上的少校军衔昭示着他的身份。 秦风上校作为代表前来送行。 他看着眼前这个自己一路见证其创造奇迹的年轻人,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沉甸甸的叮嘱:“苏寒,保重。一切顺利。” “放心,秦上校。”苏寒微微一笑,笑容中充满了自信与从容。 他拉开车门,利落地坐上后座。 轿车缓缓启动,驶出静谧的校园,汇入清晨的车流,向着国际机场的方向驶去。 车窗外的景色飞速后退,城市的轮廓在晨光中逐渐清晰。 国际机场,国际出发大厅。 军车通过特殊通道,直接驶入停机坪附近的一个区域。 这里远离普通旅客的喧嚣,显得格外安静。 苏寒拎着背囊下车,一名早已等候在此的外事部门和总参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快步迎上。 “苏寒同志,这是您的机票、护照、签证以及相关文件。” 工作人员将一个文件袋递给他,语气干练,“您的身份是‘华夏国防大学(对外统一名称)军事观察员兼客座讲师’,赴西点进行短期学术交流。这是明面上的身份掩护。” 苏寒接过文件袋,快速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明白。” “抵达后,我驻外武官处会有人接机,协助您办理后续事宜。这是紧急联络方式,非必要不使用。” 工作人员又递过一张看似普通的卡片,上面只有一组看似杂乱无章的数字和符号。 苏寒接过,指尖微微用力,卡片内部特殊的记忆材料结构被破坏,上面的信息在几秒钟内便模糊消失。 他点了点头,将卡片碎片收入口袋。 “一路平安,顺利完成任务。”工作人员向他敬了一个礼。 苏寒庄重回礼:“保证完成任务!” 没有更多的寒暄,苏寒转身,走向那架即将执飞京畿至纽约航班的客机。 通过专用的登机通道,他很快便进入了头等舱——这是为了便于他休息,组织上特意安排的。 放好行李,在自己的座位坐下。 舷窗外,地勤人员正在做最后的检查。苏寒的神色平静无波,但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却仿佛有风云在汇聚。 飞机开始滑行,加速,伴随着一阵强烈的推背感,庞大的机身昂首冲入云霄。 地面上的城市逐渐缩小,最终被厚厚的云层所遮蔽。 苏寒调整了一下座椅,但没有立刻休息。 他拿出随身携带的西点课程大纲和近期鹰酱军方的一些公开研究报告,再次沉浸其中。 他需要利用这十多个小时的飞行时间,让自己的思维更加贴近对方的语境和逻辑。 空乘人员提供了细致周到的服务,但在看到苏寒专注于手中的军事资料时,都默契地没有过多打扰,只是适时地送上饮品和餐食。 时间在阅读与思考中悄然流逝。 当苏寒再次抬起头时,舷窗外已是漆黑一片,只有机翼尖端的航行灯在无尽的黑暗中执着地闪烁。 他收起资料,揉了揉有些发涩的双眼。 飞机平稳地降落在肯尼迪国际机场。 苏寒整理了一下军装,拎起背囊,随着人流走下飞机。 苏寒的目光平静地扫视着接机的人群,很快,他便看到了两位身着便装、但站姿挺拔、眼神锐利的华夏男子举着一个不起眼的牌子,上面用中英文写着“接华夏国防大学苏先生”。 他稳步走了过去。 其中一人迎上前,用中文低声道:“苏寒同志,辛苦了。我们是驻外武官处的,奉命前来接您。” 苏寒与他们握了握手,感受到了对方手掌传来的力量和那份只有军人之间才能理解的默契。 “辛苦你们了。” 没有过多的交流,在两人的引导下,苏寒迅速通过外交人员通道,坐上了一辆等候在外的黑色SUV。 车辆驶出机场,汇入夜晚璀璨的车河。 摩天大楼的霓虹在车窗上划过一道道流光溢彩的轨迹。 苏寒靠在后座,望着窗外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国际大都市。 他的目的地,并非这里的繁华,而是那座位于上游哈德逊河畔,以培养“狮子”为荣的军事堡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