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请小哥务必通融,老朽只求《浮世录》那位芝芝画师的住址!”展风礼貌回绝。 龚景回府后便一病不起,终日只对着那幅画的摹本发呆空望。 甚至连民间都开始流传起童谣:“芝芝笔,笔生雷,雷惊官,官流泪;芝芝墨,墨成血,血化雨,雨浇碑。” 这童谣也不知道是怎么演变的,竟在京中小儿跳格子时被争相传唱,虽三日后便被何慎手下禁止,却反而传播得更远。 面对每日蜂拥至荷园、欲求一见“芝芝”画师的各色人等,沈砚只是阖目沉思,然后对展风轻声道: “风浪才刚起,不必理会。秋芝姑娘只需对笔下的画纸负责,无需对世人的好奇负责。世人若真想领略她的画境,便去《浮世录》中寻找,莫要来扰她清净。” 展风跟随沈砚十年,首次听到他如此细致地维护一个人,尽管那个人远在桃源村,对此毫不知情。 他将沈砚这话牢记于心,并严格执行。 于是,荷园门外日复一日地上演着同样的场景:无论来者身份如何尊贵,门房总是抱拳行礼,用温和却不容置疑的官话回应: “大人有令,画师‘芝芝’先生不见外客。若问画艺,精髓皆在《浮世录》中,诸位可前往松墨斋购书细品。” 众人这才真正相信——想求见“芝芝”一面,比登天还难。 正是这种求之不得的神秘感,反而将“芝芝”的形象推向了神坛,她的画作也被传得神乎其神,被誉为“半仙之笔”。 而此刻的谢秋芝本人,对因她的画作而起的波澜与狂热一无所知。 她正悠闲地窝在桃源村自家竹楼二层的画室里,将窗户推开,听着窗外细雨敲打竹叶的沙沙声,望着远处如黛的青山,略带寒凉的风吹面而来,好一番悠然自得。 此刻她心里唯一想琢磨的,是自家这快要落成的古风庭院内部该如何装修布置才更舒适惬意。 她经常揣着她的速写本和炭笔,在这座属于自家的崭新庭院里四处游荡。 角角落落,一砖一瓦,都成了她笔下的素材。 虽然这院子如今还只是毛坯状态,但是她的画笔,仿佛带着魔力,能提前为这方天地“装修”一番。 廊下该摆一张怎样的竹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