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赵大俊硬着头皮找到正在柜台后算账的谢大虎,搓着手,嗫嚅着说明了来意,声音越说越低,明显觉得赊账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谢大虎早已得了谢广福的口信,知道桃溪村会来赊种子,见状非但没有丝毫鄙夷,反而放下算盘,露出宽厚的笑容,走上前拍了拍赵大俊的肩膀: “大俊兄弟,来了就好!广福哥已经和我交代了给你们赊种子的事情,也别觉得别扭,眼下你们村暂时困难,广福哥愿意帮衬,是你们村有这个福气。放心,种子都给你们备着呢,先把地种好,等秋后宽裕了,这窟窿自然就能填上!” 这番话如同春风化雨,让赵大俊和他身后的汉子们眼眶都有些发热。 赵大俊抬起头,有些哽咽:“大虎哥!啥也不说了!这份情,我们桃溪村记下了!等秋收粮食一下来,我们肯定第一个来把这窟窿填上,绝不让广福哥失望!” “好说,好说!” 谢大虎笑着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赊账簿子,让赵大俊在上面签字按了手印。 这薄薄的一张纸,是四海奇珍坊开张以来的第一张赊账单,承载的却是两个村庄之间沉甸甸的信任与情谊。 手续办完,谢大虎招呼伙计们:“来,把给桃溪村准备的稻种和菜种都搬出来,过秤!说明书别忘了都给他们一份!” 伙计们应声而动,一袋袋饱满的稻种和包扎整齐的菜种被搬了出来。 光是稻种就有一千六百斤。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