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六月初旬,苏北治碱工程前线,第三工区临时食堂。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腥气和灶火的温热。 说是食堂,不过是几间用芦席和木桩搭起的巨大棚子,人声鼎沸。 第三工区共计上万民工,热烈喧哗声汇聚成一股充满生命力的热浪,冲击着苏北沉寂的天空。 陈朝阳卷着沾满泥点的裤腿,站在一口巨大的行军锅旁,脸上带着难得轻松的笑意。 “陈首长,您快尝尝,今天改善伙食,吃鱼!河里抓上来的,鲜着呢!” 一个围着粗布围裙的炊事班长,咧着嘴,指着旁边几个大木盆里还在蹦跶的鲫鱼、草鱼,脸上是掩不住的喜悦。 陈朝阳笑着蹲下身看了看:“嚯,个头不小,看来咱们这水渠还没通,鱼倒是先给咱们送菜来了!” 他的话立刻引来周围正在帮厨大娘们的欢笑。 “光清炖可不够味儿,”陈朝阳兴致勃勃地站起身,“老张同志,给我让个灶眼。” 人群顿时起了哄,好奇与兴奋像水波一样荡漾开来。 陈书记亲自下厨? 这可是破天荒的新鲜事! “都静一静,别耽误陈书记干活儿!” 老班长吼了一嗓子,脸上却也是止不住的笑。 陈朝阳说干就干,走到水桶边仔仔细细洗了手,袖子挽得老高,露出结实的小臂,就要去拿案板上的鱼。 “小川,”他扭头对身边的警卫班长王小川吩咐道,“你去县城跑一趟,搞点大豆油来,今天我给大伙露一手,做个像样的红烧鱼。” “使不得,陈书记,那可太浪费了。” 旁边一位头发花白、面色黝黑的大娘连忙放下刮鳞刀,大声阻止。 她拎起一条肥硕的黄河鲤,熟练地用刀尖划开银亮的鱼腹,露出里面厚厚一层晶莹的脂肪, “您看这鱼肚子,肥着呢。 好东西都在里头,把这块鱼油小心刮下来,在热锅里慢慢熬,滋滋啦啦的, 就是最香、最醇的荤油,咱祖祖辈辈在河边过日子,都是这么做,一点不糟践东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