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靴子落地-《天工柱国》
第(2/3)页
徐宝禄出任首辅的时日尚短,但能网罗到这些位大臣的支持已经不易。
还有些官员则选择作壁上观,这里面便以史尚书为首。他已经一大把年纪,准备过几年安稳日子,到时候也好告老还乡。兵部的丁尚书则是有些犹豫不决,这通商口岸一开,倭寇便名正言顺的进来了。可是,他又隐隐有些期待,倭寇若是进来,他就有的仗打了。
太后看着殿前跪倒的群臣,脸色阴晴不定,暴喝道:“如今异人使团的诸位都在,你们都是朝廷的重臣,如此做派真是丢脸丢到家了。”
群臣见太后盛怒,你看我我看你,最后都不情不愿的起了身。有大臣朝梅祭酒和曹尚书等人打眼色,询问下一步该怎么办。
太后此时已经打定主意力推通商。她整了整思绪,片刻后朱唇轻启道:“异人使团入朝,实为开放通商口岸而来。今日一番交流,哀家已知异人颇有长处,与异人通商利于国祚延续。若是祖宗怪罪,有我担着。诸位可还有异议?”
“太后圣明。”徐宝禄等人当即恭维道。
曹尚书迟疑片刻,上前奏道:“太后,即便这通商口岸要开,那也不能选在观海城啊?”
“那你觉得放在哪里好?”郑太后冷声问道,言语之中已有不满之意:“哀家刚刚可是亲耳听见你反对通商之事。”
“刚刚是老臣愚钝,臣以为第一个通商口岸应该设在……山东威海。”
“曹尚书变得真快。”兵部丁尚书冷声说道:“通商口岸设在威海,与京城虽相聚八百里,可若是骑兵突袭的话也只需一天一夜的时间。到时候京畿的防卫该怎么办?这通商口岸自然是离京城越远越好。”
曹尚书见通商之事已经无可阻挡,便想趁机捞点好处,把这通商口岸争取过来放到他的山东老家。奈何他先前叫的凶,如今被丁尚书这么一挤兑,竟有些理屈词穷。
太后见诸事已定,便准备先行回宫休息。今日与群臣争斗,她已经有些疲乏。
“徐首辅,哀家先回宫了,你好生招待异人使团,再将通商之事拟个章程出来。”
“是……恭送太后。”
群臣也纷纷跪送太后回宫。陛下也回御书房了,是被太后“请”走的。今日的酒会,他的心思大部分都在异人使团那两名年轻女子身上,后来见到宝儿和艾米莉气质不俗,又有些心痒难耐。幸亏他行事隐秘,没有被钱进瞧见。
钱进此时终于放下心来。通商口岸一开,他到时候便可以名正言顺的去做海外贸易,算是扫清了前路第一道障碍;再者,今日又把《天工考》献给了太后,算是圆了二师兄一个心愿。
他找了个酒杯倒满,走到窦玛力跟前说道:“阁下,通商之事已定,诸位不如随我一起敬陈国的大臣们一杯?”
“那是应该的。”窦玛力爽朗的笑道。
待钱进领着窦玛力等人来到陈国大臣们这一边时,梅祭酒等人板着个脸,衣袖一挥便扬长而去。不少大臣跟随,一时间这谨身殿竟然走了一大半大臣。
钱进不以为意,走到徐宝禄跟前说道:“首辅,通商一事若是您力挽狂澜,今日只怕还要多些波折。”
“这是老首辅的遗愿,本官即便得罪些人也要一力促成。”徐宝禄仰天长叹,紧接着又吩咐道:“此事虽已告一段落,但后面还有些事要办,你赶紧写个折子,有什么要求一并呈上,到时候自有我去与太后和陛下禀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