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逆反的结果-《道上王》
第(3/3)页
从中我们了解到,宇宙中所有的一切,都在因果这个科学规律中存在、变化。具体到我们自身,我们的语言、我们的行为、我们的思想,无一不落入因果。
起心动念为因,语言行为为果,语言行为又为因,达到某种效果为果,达到某种效果又为因,促使产生另一个心念和语言行为又为果……等等等等,万事万物因因果果,相扣相连,永续不断,如同一张无边无际的网。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下意识地认为,一件事情做了就做了,一句话说了就说了,做完、说完,就结束了。
其实没有,远远没有结束。所有事物存在发展的根本状态――因果,牵引着那件事或那句话在轮回世间流转演变,当然也就牵引着那事、那话的始作俑者――我们这些凡夫,在轮回里不停流转演变,受善恶果报。
一位女士冲一位面带忧伤的陌生人笑了笑,微笑让陌生人感觉很好,让他想起过去一位朋友的情谊,于是他给这位朋友写了一封信。
这位朋友看到信后很高兴,午餐用罢,小费给得十分慷慨。
服务生惊喜万分,凭直觉用小费买了彩票,中了奖的他,把一部分钱给了街上的流浪汉。
流浪汉非常感激,因为他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
吃过外卖,在回家的路上他看见一只浑身打颤的小狗,就把它抱回自己又黑又暗的小房间取暖。
小狗庆幸自己能够躲过外面的暴雨,对人很感激。
当晚房子着火,小狗狂吠报警直到叫醒了房子里所有的人,大家得救了。
被小狗叫起的孩子中有一个后来当了总统。
所有这一切都因为一个简单的微笑。
……
一个微笑的善因,结出了累累善果,因为女士的微笑而结成的种种善果,因缘成熟之时终会回馈到那女士的身上,这回馈也许来自后来做了总统的小孩,也许流浪汉会偶然帮她解个围,也许服务生会送回她掉的钱包,也许那流浪小狗会偶然带给她更多的欢笑,然后又因为他们彼此新的交集种下新的善因,继续结出新的更大的善果……
很难说清会以什么形式回馈,但付出、回馈,善因善果这个规律是必然的,是宇宙所有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客观状态之一。
虽然这个故事只是摘取了因果链中一个并不完整透彻的简略片段,但事物的运走趋势大抵如此,环环相扣,因果相连,循网不断。
因此,透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到一个事实:一切都不是结束在眼前,我们现在所做的,所说的,所想的,无论善恶,都还在蔓延……因果律就是指所有事物之间最重要、最直接(可以间接)的关系。
表示任何一种现象或事物都必然有其原因,即“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之意。
这与宿命论截然不同。这一世的生命发展,可以由不同的努力(即种不同的因),而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果)。俗云“事在人为”、“人定胜天”,就是这种因果看法的说辞。
佛家最注重因果。辟支佛修证的十二因缘法,可说是因果律中最深入内心的一种理念。但佛家果律特别著重“缘”这个字,即所谓的“因、缘、果”。有“因”无“缘”,仍不能成“果”。
例如,种子为因,空气、阳光、水分等为缘,开花结果才为果。换句话说,“因”能不能发展为“果”,要看客观环境条件来决定。
从“因”到“果”要看机会,不一定会出现“果”,它是有机率性的。
如“因”“果”中间的“缘”十分简单,简单得趋近于零,则这种因果律是一种决定性的因果关系,可以包含宿命论,不过它只是特例而已。如“缘”十分复杂,这种因果关系可以是机率性的(如前段的例子)。
宿命论中的改运、补运等作法,可以看成是在“缘”字上下功夫,以趋吉避凶,不让恶果出现。算命师、看相师是用宿命论来作推算,实际上就是用因果律的理念作改运等修正。
但相比之下,方子星的手段却是更加精妙,根本不在“缘”字上下功夫,而是直接动了因果。
因果之间的缘并没有任何变化,只是起始和终点反了过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