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当年-《春闺娇女》
第(2/3)页
“事关重大,”怀仁帝走到老者面前亲自将老者扶起,对老者温声说道:“朕和皇姑母还有几位王爷要好好商议,请老人家在京中住下。”
现在昭阳的外祖父并没有说不准昭阳嫁给他的儿子,事情就还有缓和的余地。他们现在要做的,是要将昭阳的外祖父稳住。
他知道皇姑母的心思,不过现在已经找到真正的苏大将军的后人,便不必急于一时。
安平大长公主也知道他的意思,遂暂且放下这个话题,将心中疑惑问了出来。
“本宫有话要问你,”她看着老者说道:“你为什么要姓祁?”
明明是他的儿子,偏偏不姓苏,难道就因为当年太祖没有见他他就将姓都改了?难道他都不想给自己的父亲留下一丁点念想?
“家父与家母结识时正值天下大乱,前朝朝纲崩坏,西凉军队肆意……。当时西凉和前朝都十分畏惧家父的名声,为了家母和草民的安全着想,得知家母有身孕后,家父就决定草民以后随母姓。”
老者说着一顿,“加之草民的外祖父只有家母一个女儿,外祖父又对家父有恩,家父便在信中告诉家母:从此以后草民都姓祁,不必再改回苏姓。”
原来并不是因为父皇。安平大长公主稍许得到些安慰,她长舒了一口气继续问道:“那你的母亲呢?为什么她没有同你一起来大周?你还有没有其他亲人?”
“家母在草民十五岁那年就过世了,”老者的神色有些黯然,“草民的外祖父去的更早。草民在家乡为母亲守了三年孝,便听从家母的遗愿寻找家父。”
“可当时大周和西凉正在交战,家父治军严明,草民根本接近不了大周的军队,又不敢随意亮明身份,只好来到京城,因为家父曾经告诉草民:谁都会背弃于他,唯有皇上不会。”
老者的视线落在地上,此刻阳光照进来,地面锃亮有些刺目。他似乎看到了当年宫门前明晃晃的长戟。
十八岁的年轻人,一个人从临洮到昌都再从昌都到京城千里跋涉,可以说历尽千辛万苦才走到京城站在紫禁城门前。
宫门守卫手中握着的长戟刺痛了他的眼睛,却让他觉得十分亲切。
母亲低低的声音再次响起:“你爹对你虽有生恩,却无养恩,他这一生都在为大周为大周皇帝搏命,他说他对我们娘俩有亏欠,能给咱们的,只有将来。他说等平定西凉,他就会引退陪咱们娘俩。”
“可娘等不到那一天了,”憔悴的妇人哀哀长叹,“你去寻你爹吧,或者去京城,昌都是战场太危险,你还是先去京城吧,去京城等你爹。你爹说他已经为你挣得了前程,大周皇帝是他的结拜大哥,一定不会亏待你……”
年轻人,对前程功名多多少少的都会有些向往,而且他也想像父亲那样驰骋疆场,成为万人敬仰的大将军。
与父亲为数不多的几次相处,他从父亲口中得知宫中坐在龙椅上的那位伯父十分宽仁明达,父亲曾说过:见到这位伯父,就像见到他一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