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很好,你们都已经明白了!”朱元璋看到众人的表情,继续说道。 “少废话!” 朱元璋对着一个官员说:“你是大明总管,请你说一句话。” "臣遵旨"郭允道一听朱元璋叫他,立刻走了出来。 他虽然年纪大了,可是动作还是很敏捷的。 郭允道握住令牌,躬身行礼: “托陛下洪福,大明这一年,万事顺利,万事顺利。” “据属下计算,目前在管的是二千一百三十四万九千六百斤。” “属下等人推算,如果全国都有了足够的粮食,大明一年的赋税,应该是一万八千到一万九千多万。” “到大明十四年,还需增加三百多万斤。” 朱元璋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示意郭允道回去休息,然后转身对文武百官们问道:“你们听到了吗?” 然后,不等众人开口,就继续开口了。 "我已经读过了来自各个地方的奏章,还去了皇宫,我也去查过了,上天眷顾,这一次的收获很好。" "我想……"朱雄英听得出来,朱元璋是在咬牙切齿。 “我还当大丰收,民不聊生呢!” 朱元璋说完,便从椅子上起身,朝前面踏出两步,说道:"但我觉得我们还是想多了。 朱元璋毕竟是个军人,哪怕只是往那儿一坐,都有一股猛虎下山的气势: “我错了,我错了!” “我们清贫,大明每年的税收都在减少,这是为何? “让这些满头大汗的乡巴佬们,有个好胃口!” “这样,大明的子民,就不会靠着自己的孩子,来维持生计了!” “可是现在呢?” “唉……”朱元璋叹了一声: “你也听到了,有人在他的院子里告他,说他被一个不知死活的家伙偷走了冬天的食物,还有他的房子和田地!” 再一次高呼: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说着握住了自己的双拳,朱雄英清晰的听到朱元璋骨节发出噼里啪啦的爆鸣声,可见其心中的怒火是何等的旺盛。 "这是我定下的规则,他们有什么委屈,都可以向我申诉,如果有别的帝王,申诉不到,他们会不会叛变?" 诺大的一片死寂,唯有朱元璋的怒吼还在继续。 朱元璋转过身来,对着那名被绷带包裹着的统领道:“毛骏!” “将他碎尸万段!” “是!” 这时,朱元璋忽然改变了语气,开始向那些大臣们开枪。 "你真当我们天天加班,就是对国家的忠诚吗?能养活天下苍生吗?” “我有个问题!” "有这种王八蛋吗!嗯?” 说到后面,他还故意拉长了语气。 群臣齐齐跪倒在地。 "属下不敢,属下不能。""臣等不敢" “嗯!”朱元璋冷笑道。 “我们不确定,但我们可以去问你!” “如果没有最好,如果有的话,我们也不会知道的!” "我会把他找回来的! 说着,他伸出一根手指,指向了下方的文武百官,一脸的杀气。 “到时候,我也会被杀” “这件事,你自己看着办!” 朱元璋气得七窍生烟,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摆了摆手,从朴仁勇手里接过了那道旨意,交给了朱雄英。 “大孙子,请你为他们读一读” “大声一点,打起精神来!” “是,我明白了。” “...” 朱雄英恭谨的收了诏书,上前两步,望着下方的文武百官,朗声念了起来: "奉天呈旨:浙江,江西,河南,山东,直隶各府州,免除赋税。 “轰!”朱雄英心中一动:“一口气免除五个省份的赋税和粮食……” 作为朱元璋的嫡孙,他非常了解朱元璋的心思,他早就想要收拾拾纳哈,所以他也是精打细算的囤积了不少的粮草。 但现在,他对这个世界的加恩,似乎正如他的父亲所预料的那样……在这个世界上,有了这个加恩,他的祖父一定会大开杀戮! 但此时已经没有时间多说了,继续念道: “自从我们一统之后,皇帝陛下虽然对我们的子民有过一些保护,但是还没有到过危险的地步。但我念及左岸之人,虽是穷困潦倒,但为国君立下汗马功劳,却是感激不尽。” “他们先后从江西和浙江投降,征服了中原,越了长江,过了淮河,从河南的粮食运到了北平,他们的努力是巨大的。 "这些年来,二布政司和直隶各府州县的官员和粮吏,都对贫苦百姓不闻不问,对他们的夏秋季赋役一律免除,对官地的赋役也是减免了一半。 “河南和山东百姓忠心耿耿,毕力田亩丰富,不会欺压弱小,但山东与辽阳接壤,北方与北平接壤,河南与山西接壤,与关中接壤,各有不同,所以夏秋季的赋役,各有不同。” 看着看着,朱雄英将手中的旨意折叠了一下: "见过陛下” 第(1/3)页